1.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

2.扭秧歌描写作文500字

3.描写扭秧歌的优美段落

4.扭秧歌教案

李村公园大家唱_李村公园秧歌扭起来

欢快。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

有关系,秧歌来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人民祭祀上天,祈求风调雨顺的活动有关。

?

一、秧歌的发展史

清代《广东新语》记载,每年春耕时,农村的妇女儿童一起到田里插秧,由一人敲响大鼓,大鼓一响,人们都唱起来,一连好几天都不停歇,称之为“秧歌”。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扮演戏曲人物,逐渐形成了这种民间歌舞活动,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秧歌源远流长,经常和民间的迎神赛会结合进行活动。

狭义的秧歌包括地秧歌和高跷秧歌,现在的东北大秧歌就是典型的地秧歌。而高跷秧歌是指踩高跷进行秧歌表演的活动。

广义的秧歌还包括高跷、旱船、花灯、花鼓灯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同出一源的秧歌,发展到今天,已经派生出多种名目的秧歌。例如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山西秧歌、山东鼓子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

?

二、东北大秧歌

流行于东北民间的大秧歌的产生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据说忽必烈称帝后,把老百姓每五十户编为一队,派一位士兵看管,元兵为寻欢作乐,常集合百姓唱歌跳舞,以后就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东北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格热烈活泼,音乐节奏明快,服装色彩艳丽。东北秧歌的流传与发展,同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秧歌队的扮相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

秧歌中的小戏《杀江》《铁弓缘》等都是用戏曲剧目加以改编而成。同时秧歌动作也吸收了戏曲表演中的跳、转、翻、滚的技巧。东北秧歌对其流行地区的其他戏曲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二人转”就是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集合了说唱、扇花、手绢花等技巧,并吸收了其他戏曲表演形式而形成的。

扭秧歌描写作文500字

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这五种动律特点让“三弯、九动、十八态”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三弯、九动、十八态”中“拧、碾 ”而带动整个身体的扭,“扭”的当中有形成特有的“三道弯”。并且加上小臂划8字、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三弯、九动、十八态”中“拧、碾 ”而带动整个身体的扭,“扭"的当中有形成特有的“三道弯”。并且加上小臂划8字、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在表演的过程中,“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力量是从内向外侧连转,在膝盖部位呈现出先开后关或者是先关后开的表演特色。当主力腿脚跟提起的时候,动力腿一直向下踩去,主力腿控制着拧动落脚,从而使整体的动作呈现出一种碾的动律特征,也表现出了重台轻落的力度特点。

描写扭秧歌的优美段落

1. 乡下的大秧歌作文五百字

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活动。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城市引进为固定的民俗活动了,有些地方的农村,夏天的晚上,人们也要组织起来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多样,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跷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正月十五到了,村里的“秧歌头”又开始筹备扭秧歌的诸多事宜了:选秧歌队员、雇吹喇叭和打鼓的、购买秧歌服、做头饰、准备扇子……

选演员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说,要挑有经验的、年轻健壮的,这样扭起来才带劲儿。但也有个别年纪稍大些的,他们在家闲着无聊,又有点扭秧歌的爱好,也就自然成了队员。还有个别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试试身手,在“秧歌头”家里软磨硬泡。“秧歌头”禁不住磨,只好点头答应,但条件是把他们排在队伍的末尾。这些半大小子得了这个允许,也乐得屁颠屁颠的。

扭秧歌讲究个整齐,花花绿绿的秧歌服穿出来可抢眼了:清一色的红上衣、绿裤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红色,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还把唐僧师徒请来了——做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让四个秧歌队员穿起来扮演。就这一招,许多小孩子会跟着秧歌队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来,只听一声“秧歌来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拥而出,簇拥着站在道两边,翘首望着,有的人竟上了树,还有爬到房顶上的。一条摆动的长龙游过来了,组成长龙的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左手拿着彩带,右手挥舞着扇子,和着鼓声、喇叭声,有节奏地扭着、跳着。乐队的人都是音乐好手,他们吹出来的都是当下农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调子,吹到紧要处,秧歌队员们扭得更带劲儿了。群众们的反应更是热烈,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好!”“太棒了!”“再来一段!”有的观众看着觉得不过瘾,还偷偷地混进队伍扭一阵,这是不犯规矩的。

秧歌队是走家串户的。表演结束时,各家都会根据经济条件给秧歌队一定的“赏钱”,但是秧歌队管事的报数时,一定要报双数。如给了50元钱,一定要说“赏钱100元”,队员们心里自然是有数的。秧歌结束了,人们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又盼着下一伙秧歌队的到来。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机会,你也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

2. 《扭秧歌》作文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

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这段交代好奇的原因,引起下文。)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

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

(描写介绍扭秧歌的动作惟妙惟肖,这时小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

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

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语言简洁,概括能力强。)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

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3. 看秧歌作文600字

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都市;不论是在黄土飞扬的沙坡上,还是在高雅闲适的广场上,都有它的影子——秧歌。

喜气洋洋的秧歌,土生土长的秧歌,永远让人欢乐。也许那舞者并不起眼,但是,当锣鼓齐鸣、喇叭齐唱的时候,可就大不一样了。

瞧,那是一群飞鸟,伴着锣鼓喇叭一起舞动,张开了翅膀。那一片红绿动了起来,仿佛赤中泛青的云霞,飘了来又飘过去。

一会儿变幻成几匹野马,一会又凝聚成一团绒球。又像粉红的杏花,碧绿的杨柳,随曲摇摆,炫耀色彩;又仿佛燃烧的烈火,狂泻的飞瀑,流露出不羁,流露出粗犷,但又体现出娇嫩,体现出柔情。

怎一个“美”字了得!看那时急时缓的脚步,多么自然。快步,如鼓点。

咚咚咚,是它的节奏,刷刷刷,是它的速度。噼呖啪啦,干脆利落。

或如踢踏舞般灵敏,或如芭蕾般轻快。慢步,如晴蜓般点水,轻柔稳健,踏实缓慢,让观者更陶醉其中。

在小小的空地上,竟有这般优美的舞蹈诗篇,竟能演绎如此的秧歌风景。那结实的手臂,灵巧的手腕,宛若两条龙不停地翻越踊动。

正如乐天所说: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和着拍子,两只手擎紧火红的布扇,上下飞腾。

手动、扇舞;手不动、扇亦舞。舞者就用这一双扇子,舞出生活。

把扇子横放胸前,似提篮疾走;把扇子竖插发后,若对镜梳妆;把扇子高举半空,像绽开的花团锦簇;把扇子低压身下,又如裙摆左右摇动。噢,这一片红红火火,一片朝霞升腾。

在这里,没有死气沉沉,没有孤独压抑。你只会看到孩子的天真活泼,中年人的强壮坦荡,老人的健康快乐。

这就是秧歌的力量,打碎心的牢笼,释放心的能量,抛开心的包袱,冲去心的污尘。给心灵一次释放,给生命一次解脱。

好一个充满活力的秧歌!团结、红火、兴旺,这就是秧歌。永远给我震撼、给我希望、给我快乐!今天我去看秧歌,我远远地就听到啦锣鼓声,我走过去看见有很多围观的人,人山人海,太多了。

我看见了锣鼓车那些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拿着扇子,头上带着花,后面咋着一条长长的辫 子,在队伍中有一个孙悟空左扭扭,右扭扭,前妞妞,后妞妞,真有趣。她朝我走过来,把我吓得向后退,我从侧面看见她的脸笑啦!我想有孙悟空就有*八戒,他那大大的肚子,她的鼻子像一个杯子,扛着大耙子,耙子上面有一个 佛字,他没扭只是懒懒地走,还有一个要饭的,拿着一个半截棍子从那晃来晃去,走在队后面。

又过来几对秧歌其中有踩高跷的,头上包手巾的,这个村子真是穷呀!夕阳红最精彩很多老 爷爷老奶奶,天那么冷,妞的还那么精神。 今天是正月十五,大家高高兴兴的过个团圆年,希望今年五谷丰收,平平安安。

不再有地震,国家越来越强大。

4. 求扭秧歌作文

仅供参考,自己可以修改

每天清早五点,我都会准时来到运动会场去晨练。我的主要晨练项目是扭秧歌。

你看吧,只要秧歌的鼓点一敲,秧歌调一吹,一个个手拿扇子和手绢的男男女女就会从运动会场的四周聚集到秧歌场地上。只要秧歌头喊上一嗓子“站队了”,齐刷刷的按大小个自动排成了四排,然后随着秧歌调和鼓点的节奏开始扭秧歌。

这支秧歌队的成员大概有八、九十人。有赋闲在家的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工人、在岗在职的机关干部、职工,还有不少干个体的老板。大家每天忙着各自的工作和学习,难得轻松舒缓一下被这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禁锢的大脑和身体。早上来到这个体育公园,打打球、跑跑步、玩玩各种运动器材,但是最吸引人的要数这扭东北大秧歌了。

你听,鼓点敲得多用力,唢呐吹得多欢;你看这秧歌队员,男士潇洒女士漂亮,个个舞步轻盈,姿态优雅,把手绢扇子耍得上下翻飞,就象一只只戏花的蝴蝶;你再看每个人的脸上虽然流淌着汗,却洋溢着醉人的笑容。在这支秧歌队里,扭得最欢最浪的要数北数第二排最前面的王老师了。今年已经58岁的王老师虽然家离运动会场很远,但她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早早地来到这里扭秧歌。你看她左手拿着红色的手绢,右手握着粉色的大扇子,在欢快的秧歌调的伴奏下,尽情的扭着、跳着。王老师对每一种秧歌步和花样都扭得非常认真用心,而且每天都会扭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王老师常说:人活着就要活出质量活出精神头。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活的健康,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优越的生活,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怎么去享受怎么去工作呀!我加入这个秧歌队伍就是王老师鼓动的。一开始我只是站在一旁看,时间长了心里真的有些痒痒,然而秧歌队里都是五十往上的老年人,象我刚刚三十出头就扭秧歌的根本没有,实在是抹不开,更怕别人笑话。但是最终还是被王老师她们这些充满活力的老人们感染带动了,拿着王老师给找的扇子和手绢,加入了秧歌队里。刚开始扭的时候,手脚不合龙,还不会听鼓点,跟在队伍里,手忙脚乱弄得满头大汗。越怕被人笑话就越踩不上点。于是王老师和秧歌头就一个花样一个花样一点一点的教我,还不断地加以鼓励。一周下来,什么“十六步”、踢腿、抖肩、压扇、圆扇、扣扇的,也能大致摆弄个差不多了,鼓点也能听出个数了,扇子和手绢在我的手上也感觉不到沉重了。终于能和王老师一起随着不断变化的秧歌调尽情的扭、尽情地蹦、尽情地跳了,一个小时下来,浑身上下都是汗,却一点也没感觉到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和我一样站在一旁围观的人们,也都陆续的加入了秧歌队,和着欢快的秧歌调,尽情地美着、浪着……就连那些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也禁不住诱惑时常的加入队伍跟着扭上一会儿。秧歌扭的开心快乐,一天就有一个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而我恐怕是秧歌队里收益最多最大的:体重下降了,心情愉快了,身体原有的不适也在扭秧歌时不知不觉的消失了。身体好了,人也精神了,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倍觉轻松。就象王老师说的那样活出了质量,活出了生活,真正的享受了这无限的好时光!因此我也发自内心的说:大家都来吧!和我一起去锻炼扭秧歌,让我们用自己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心去拥抱这无限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的未来!

5. 秧歌介绍作文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 *** 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第二篇秧歌的文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栩栩如生的剪纸。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

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高橇越高,扭起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

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

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

还有像小丑一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

都是特别有看头的!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6. 描写秧歌的作文(200字)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7. 场面描写看秧歌作文410字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 *** 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扭秧歌教案

描写扭秧歌的优美段落有如下:

1、首先出场的是张皋镇代表队,她们穿着红缎子对襟小袄,下面是红缎子的灯笼裤,光看衣服就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她们的手里拿着蓝色的彩带,舞起来就像海上的波浪。

2、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

3、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4、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5、我最喜欢妈妈单位扭的秧歌,前面有两个阿姨扮成两棵小松树,后面的阿姨们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林业兴旺发达,她们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使劲儿舞动着手中的扇子,那扇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扭秧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扭秧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扭秧歌教案2

  执教者: 宋红英

  年级: 四年级

  内容 :音乐活动《秧歌舞》

  时间 :20xx.11.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秧歌舞》。

 2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验汉族的秧歌舞,从而培养热爱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小组的汇报,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秧歌,并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秧歌舞》,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秧歌舞》的歌声中进入教室,即复习了歌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采用半圆形座位模式,给学生一种全新,自由的感觉,也方便各小组的汇报。)

  二、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师:上节课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本节课,同学们将要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希望其他同学能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尊重同学,做合格的小观众。(设计意图: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唱歌小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请唱歌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信息,资料。

 1、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秧歌的历史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

 2、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学生把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展示给同学们欣赏。(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

 组长指定一人介绍改编成新词的《秧歌舞》,然后小组齐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其他学生也想尝试创编歌词的想法。)

 4、师生互评。

 师:你们觉得我们的唱歌小组表现的怎么样?他们歌词创编的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为唱歌小组喝彩。

 生鼓掌。(设计意图: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

 5、小组选派一人教唱全体同学。(设计意图:大家一起体验唱歌小组的成功。)

 (二)、乐器小组汇报:

 师:唱歌小组汇报的非常重要,让我们了解了秧歌舞的历史与发展,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心收集的其他秧歌舞的音乐,还为我们创编了新的《秧歌舞》歌词,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他们。

 生鼓掌。

 师:接下来请乐器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汇报你们的成果。

 1、播放歌曲伴奏录音,乐器小组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到同学间巡视。(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及创造能力。)

 2、学生在乐器小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师强调乐器小组的同学一、二拍用响板,三、四拍用串铃。以便在学习秧歌步时用这种方法提示学生动作。(设计意图: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师评价。(设计意图:及时对乐器小组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与学习兴趣。)

 (三)、舞蹈小组汇报:

 师:接下来,让我们以掌声欢迎舞蹈小组的同学为我们进行汇报表演。

 1、组长指生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设计意图:尊重组长的决定权。)

 师再次重复秧歌的基本步伐。(设计意图:重复强调秧歌的基本步伐,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音乐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小组合作能力。)

 3、生评价。师再对舞蹈小组的表演进行肯定评价,并组织进行秧歌舞基本步伐的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舞蹈小组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

 师:舞蹈小组的同学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热情的舞蹈来表现了歌曲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4、舞蹈小组的同学教全体同学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

 师巡视辅导,要求舞蹈小组的同学在教身体协调能力差的同学时,把秧歌步简化成四二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秧歌步。(设计意图:降低学习难度,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在乐器小组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设计意图:把三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全员参与,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好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通过各小组精心的准备,汇报的都很好。现在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小结。

 (设计意图:肯定学习过程,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收获。)

扭秧歌教案3

  目的:

 1、幼儿感受秧歌舞的欢乐气氛。

 2、幼儿学会歌曲及跳舞蹈的基本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准备:

 1、活动前教会两名幼儿跳秧歌舞。录音机及磁带。

 2、有关秧歌舞的VCD片。

  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春节里的欢乐气氛及人们是如何庆祝的。

 2、组织幼儿看VCD片,让幼儿感受秧歌舞的欢乐气氛。

 3、学习歌曲: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的内容。

 4、幼儿在旋律下跟念歌词。

 5、幼儿演唱歌曲数遍。

 6、请事先教会的两名幼儿在歌曲的伴奏下跳秧歌舞,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7、组织全体幼儿学习基本舞步及秧歌十字步。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扭秧歌教案4

 设计意图:

 扭秧歌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当地每逢佳节都要组织人们进行扭秧歌的集体活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佳节之外就连私人家遇到喜庆的日子也要用扭秧歌的形式来渲染气氛。秧歌中的红绸舞更具有代表性,本活动带领幼儿学习“‘红绸秧歌舞”,旨在让幼儿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认知经验。

 3、技能目标: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由欢快地舞起红绸,发展对乐曲的感知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4、创造力培养目标:初步尝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造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欣赏几个“红绸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欢快奔放、淳朴热情的特点,丰富动作语汇。

 2、物质准备:丰收情景背景。

 3、环境准备:多媒体设备、成品舞《红绸秧歌》,录音机,幼儿用《红绸舞》音乐磁带两盘,教师用《红绸秧歌》音乐磁带一盘,大红绸子每人两条。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1、师生谈话,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2、欣赏秧歌舞蹈作品《红绸舞》,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

 教师小结:“红绸舞"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秧歌舞蹈,音乐热闹、欢快、喜庆。每年秋天庄稼丰收的时候,还有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就会聚集在一起手拿红绸子跳起红绸舞庆祝节日,表达自己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引导幼儿学习秧歌的基本动作并尝试创编动作

 1、初步探索学习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红绸的动作。

 a、鼓励幼儿模仿、探索上肢舞红绸的方法。

 b、邀请3名幼儿逐一展示动作,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红绸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a、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走什么样的步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练习)

 b、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挥舞红绸)

 师:“我们一起来做踏步,一二三四……红绸子前边甩,红绸子两边甩。”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1)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4、继续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其它动作。

 (1)邀请3个具有代表性动作的幼儿展示舞动红绸的动作,带领大家模仿学习。(引导幼儿重点学习在体前舞∞字、在体侧自下而下划圆圈、在体前由外向里划圆圈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a、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动作可以放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放慢走,一、二、三、四……”

 b、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在体前舞∞字等)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a、教师播放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b、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5、鼓励幼儿随乐曲随机、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部分

 1、小结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秧歌——红绸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编出了漂亮的舞红绸的动作,真棒呀!”

 2、教师表演自编红绸舞。

 师:“今天呀,老师也编了一个漂亮的红绸舞;小朋友想看吗?”

 3、延伸活动

 师:“老师表演的红绸舞,小朋友喜欢吗?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通过课前和导入部分的舞蹈欣赏,让幼儿充分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及特点,丰富动作语汇。而后运用启发谈话、鼓励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帮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自由地进行了创编表演。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愉悦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不足之处表现在于幼儿创编舞蹈环节中,我高估了幼儿的舞蹈水平,忽略了幼儿的现有基础。致使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儿没有及时的跟上老师的活动节奏,课后还有待于对幼儿进行此方面的锻炼。

扭秧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知识

 3、体验舞蹈的乐趣,培养幼儿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活动过程:

 幼儿在《纤夫的爱》的音乐中进入活动场地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5、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

 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三、尝试听音乐男女对舞,鼓励幼儿创编造型。

 四、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