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路线设计论文目录怎么写,西藏旅游线路设计ppt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3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郭晓蓓.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旅游产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0-30(A02).

 [37]陈晓光姜久明本报记者邱丽娜赵博言.我省今年重点公路建设完成505公里[N].黑龙江经济报,2017-10-27(001).

 [38]本报记者曲晓燕.探索文化国资管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7-10-30(007).

 [39]记者徐莹波.巩固创城成果不松劲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N].桂林日报,2017-10-24(001).

 [40]汤云明.晋宁国企改革助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迈新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7-10-28(B03).

 [41]李辉.乐见景区价格听证"涨声"不响亮[N].广西日报,2017-10-20(008).

 [42]张海英."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N].友报,2017-10-27(003).

 [43]记者吉蕾蕾.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强迫游客购物[N].经济日报,2017-11-03(004).

 [44]记者王菲.前三季度我区旅客吞吐量逾340万人[N].西藏日报(汉),2017-10-27(001).

 [45]本报记者文豪.景区停车问题成关注热点[N].成都日报,2017-10-31(007).

 [46]记者李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承德日报,2017-10-24(001).

 [47]记者沈仲亮.国家旅游局将遴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N].中国旅游报,2017-11-01(001).

 [48]小丁.擦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品牌[N].昆明日报,2017-10-29(007).

 [49]本报记者刘曌琼.出行能"说走就走"[N].陕西日报,2017-10-30(011).

 [50]记者吴岗.天津:2020年底前关闭所有砖瓦黏土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03(002).

 [51]北京商报记者舒志娟.中青旅陷"伪造拒签信"口水战[N].北京商报,2017-11-02(004).

 [52]本报记者孟妮.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N].国际商报,2017-11-01(A06).

 [53]记者王珂.导游管理办法明年正式实施[N].人民日报,2017-11-03(008).

 [54]撰稿本报记者王眉灵."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新变化[N].四川日报,2017-10-31(009).

 [55]记者高岳.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N].海南报,2017-10-31(A01).

 [56]本报记者杜杨楠.坚决向"年龄附加费"说不[N].大连日报,2017-10-30(007).

 [57]本报记者赵亮.我市多部门联动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0-23(003).

 [58]记者李喆通讯员赵尚羊华.广东开展重点车辆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11-03(001).

 [59]记者宋柏松通讯员丁桂艳.秦皇岛大力提高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N].河北日报,2017-11-06(012).

 [60]王德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业要当生力军[N].中国旅游报,2017-11-07(001).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 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1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1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1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11.

 [1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1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82一84.

 [1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1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1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1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 207.

 [2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21 ]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2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2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2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2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2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7]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28]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29]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30]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31]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 (5 ):473-47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3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1):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0]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特殊的自然生态和社会进程,造就了西藏特殊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在西藏,唯有农业、工业、畜牧业才是“正业”。结果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群落不仅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也抑制了一些高效益行业的及时起步。

从几年来的实例可以看出,旅游业在西藏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不仅对改善藏族人民生活,提高全民族素质有巨大作用,而且对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逐步走向合理化有较大的催化功能。那么,如何去有效地发掘出西藏旅游事业的潜能?我认为那就是走一条属于西藏的民族化道路,即大力开发西藏民俗旅游这块沃野的苑囿。

一 西藏民俗旅游资源

文化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民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民俗是最好的窗口。西藏民俗文化是以西藏为主体的多个民族的人们千百年来的心灵历程和社会沧桑的凝聚,是一个横割几千里,纵轴上万年的动态文化球体。由于西藏民俗文化特殊的历史氛围和自然背景,使西藏民俗旅游资源富丽多姿。具体包括:1.神奇迷人的名胜古迹及传说。

西藏名胜古迹与神仙圣祖,宗教精灵有密切联系,都灌注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因此西藏自然的景观虽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它身上仍显示出社会文化的特性①,应属于西藏民俗旅游资源的范畴。

<1>雄峻山峰及传说

西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它一百二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五座八千米以上的高峰,七千米以上的冰峰雪岭有四十多座,它们象一排排白玉雕成的擎天玉柱,高插天际。海拔八千八百多米的珠穆朗玛峰更是挺拔苍劲,秀丽多姿,关于她的“身世”,还流传一段美丽的“真实”故事:传说从前喜玛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是一个百花盛开的美丽地方,这是连接人间与仙境的群山,风景优美,百鸟歌唱。有一天,这片圣土出现了骚动,一群妖怪突然窜来霸占了这块乐园。他们行凶作恶,捕杀鸟兽,摧残花木。就在这个时候,从五彩祥云上走下一位银妆素裹的仙女,她就是雪山女神珠穆朗玛。她身体丰美,眼睛放射出正义而慈祥的光辉,她用自己高贵的光泽,化作一道道阳光的金剑,她那一身素白的衣裙在飘动中发出闪光,她用隐藏在身体内的无穷的法力,降服了这群妖魔,并把他们压在大山下面。就这样,天国的春风又徐徐吹来,百鸟又重新呜啭,一切又恢复了天国一样的静美和谐,万物在这里充满生机,使这里变成了一片人间乐园。

诸如此类,西藏遍布山峰雪岭,没有哪一座没有故事,没有哪一条山脉没有人的活动,他们将山神化,圣化,使旅游者在得到自然美的熏陶时,接受了社会美的因素。

<2>美丽湖泊及其传说

美丽的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共有1500多个,总面积达2.3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30%。玛法木错,羊卓雍错,奇林错,班公湖等都是西藏著名湖泊。其中纳木错(藏语意思:“天湖”)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海拔四千七百多米,面积一千九百九十三平方公里,四周被念青唐古拉山脉环抱,湖中岛屿灿若繁星,有的如龟,有的如鸭,各具形状,千姿百态。尤其是湖南岸的扎多岛,更是怪石磷峋,奇洞密布。湖内外鹤鸟成群,或在湖面上翩翩起舞,或在湖岸休息、婚戏。岛山鸟蛋厚积,湖中鱼虾成群,黄昏之余,垂钓湖畔,别有一番情趣。沿岸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野花朵朵,牛羊肥壮,风景绚丽。天气晴朗,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倒映湖中,清晰可见。每年藏历五、六月间,不少虔诚的宗教信徒来此转经朝山,因此该湖又有“圣湖”之称。伴随着美不胜收的景致,还附有众多的传说故事,使纳木湖更令人神往。

(3)繁多的寺庙

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使西藏高原很早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体,那就是“政教合一”的体制。由于宗教的广泛影响,使高原寺院林立,灿若繁星。既有原始苯教寺院,又有佛教寺院。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白居寺,桑耶寺,普久寺等,都是在西藏有巨大影响的寺院。这里寺院各成一体,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和宗教群落。它们既有自己的政治机构,又形成了特殊的宗教民俗文化,这些寺院的民俗文化,虽然与西藏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它活跃于宗教的殿堂内,所以它是以宗教徒的人生观,世界观而创造的,因而呈现出既不同于西藏民俗文化,又不同于纯宗教的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宗教民俗文化,这支民俗文化是西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西藏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宝库。

(4)历史悠久的遗址

西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生存,并且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这种论断被解放后在西藏高原上发掘出的众多古代居民遗址所证实。诸如昌都的卡若遗址,拉萨曲贡村遗址,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等等。这些古代遗址的发现,既表明西藏的远古先祖是伟大智慧的,又论证远古的西藏高原一直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造山运动。

在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象泉河南岸,有一座雄伟的城垣和宫殿遗址。其东北面的山坡上,象蜂巢似地密布着300多间房屋和300名孔洞窟,中间隔着红墙白垣,这数百间房屋依山叠砌,层层相接,直到山顶,构成一座雄伟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内修有四通八达的暗道,旅游者见到此,可以想象出这个古老高原王国当年曾经有多么繁荣的景象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昌都卡诺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卡诺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建筑、植物种子、动物骨骼及石器和陶器,器具上还有众多的图纹,通过对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的分析,不但使我们增加了对西藏远古居民生产活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和社会风习民情的了解,而且也为藏族原始社会史,风俗史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些远古遗址,不仅使旅游者充分认识西藏的过去,并且更加深了旅游者对西藏民俗文化承传性的进一步理解。

(5)恢宏的古陵墓

西藏的葬俗十分繁多,现今盛行的有天葬、水葬、火葬、塔葬等等,那么西藏是否还盛行土葬呢?土葬在葬俗中居于何种地位?西藏高原上遍布的陵墓遗址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在高原众多的陵墓中,以西藏朗县列山墓群和西藏乃东县普努沟古墓群著名。

西藏朗县列山墓群:共有封土墓184座,封土平面大多为梯形(153座),还有方形(27座),圆形(28座),亚字形(1座),葬具主要是石板拼对而成的长方形石棺,也有的直接将尸体安放在石板叠砌的半圆形穴内。葬式为屈肢葬,并且还有两处祭祀场所和一个石碑底座。

西藏乃东普努沟古墓群均为等腰梯形石砌边框封土。墓的形制有竖穴石砌竖单棺,穴石砌多棺,竖穴石片棺,并且还有大量的随装品,主要是陶器、饰物。

这些古陵墓中蕴含着藏族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料,诸如:陵墓建造的方位,陵墓内的摆设,陵墓内的白石头,黑石头,陵墓内物件的多少,陵墓的式样,陵墓内尸体的葬式,陵墓附近的祭场等等。这些是西藏高原人们的民俗观念,宗教民俗文化的物象化,具体化,并且这些陵墓都是场面恢宏,是为当时西藏的王臣所建造的。因此古墓式西藏土葬是比较高贵的葬仪。

(6)壮观的古建筑

高原的主人,不仅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很早就创造了精神文明,其中意识,文明的物质化再现就是建筑,他们的建筑壮观雄伟,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等,这些建筑密布在高原的角角落落。另一种盛行在高原的建筑——“上栋下宇”式的住宅建筑,一般以石块砌墙或夯土筑墙,室内用木柱支撑,屋顶是土筑的平顶,上面可作晒台。多建于向阳高处,坐北朝南。

西藏高原的人们住宅建筑不仅反映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程度不同地反映了他们的信仰习俗。藏族建筑房屋内,火塘是神圣的地方,满屋以白色的糌粑粉绘制“卍”和青稞麦穗,屋门绘“日月”图案,房顶插经幡和挂牦牛头和羊角、置白石等等,这些习俗组成了西臧建筑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极为强大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西藏高原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伴随着高原人民的历史变迁,沧桑转化,它并不是以纯自然的形态展示在旅游者面前,而是诉说着西藏人民的悲欢,熔铸着西藏人民的心血。由于这样,使人们在欣赏,赞美古迹时,往往结合着生活的想象和联想,把名胜古迹看作人的精神拟态,使游人在赞美古迹时,也赞美着人。旅游者对名胜古迹的热爱和向往,不仅出自古迹名胜的自然美,而且有时是对某著名人物在某名胜古迹与自然界的恶势力作斗争的敬仰和怀念,有时又因为古代留下美丽的神话,有时因为某宗教领袖人物在名胜古迹留下了珍贵的足迹,遗物等等。

西藏高原的名胜古迹都有相伴的传说和风俗,所以只要我们保护好这些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并且将蕴藏在这些古迹名胜的传说故事,风俗信仰发掘出来,使旅游者在游览观光时,不仅看到自然的景观,而且还窥探出西藏高原的历史进程,人物心态,文化色彩。

2.瑰丽多姿的西藏民俗风倩

西藏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藏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生息繁衍在这块既年轻又古老的高原上,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以藏族为主的西藏民俗文化更是耀眼夺目,色彩纷呈,它们为当今西藏的游游事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①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穿戴衣服、鞋帽、佩戴、装饰的风俗习惯。

藏族服饰的产生与藏族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高原上的服饰五花八门,绚丽多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不同服饰,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有不同服饰;不同职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这些众多的服饰,是藏族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遗产,包含着广泛的社会内容,它往往和众多的文化事象相联系,既反映了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西藏人们复杂的社会意识,同时也为区内外旅游者提供了认识西藏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饮食民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吃的技巧,吃的文化和风俗在西藏人们生活中不断丰富起来。

藏族的饮食以糌粑、干肉、奶渣,藏式点心、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为主,并且随地域的不同而有很大变比。这些饮食给外地旅游者品尝,使他们觉得新鲜有味,回味无穷。另外在藏族饮食中还有很多禁忌条规,这些都是藏族饮食风俗的组成部分。

③岁时节日民俗

藏族节日繁多,据拙著《藏族民间节日文化》一书统计,多达一百多个,并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藏族节日在臧族民俗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藏族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虽然在一定的时令举行,但其内容包罗万象。它是政治、经济、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

藏族节日包括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文娱性节日等等。藏族节日期间,人们服饰饮食都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因此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信息的好机会,而且是展示民俗文化的极佳时机。充分利用藏族节日民俗,为旅游服务,是西藏旅游的内容之一。

④以“格萨尔王传”为主的民间文艺

西藏高原的旷野山寨,无处不充满着格萨尔的声音,无处不留下格萨尔的足迹。以格萨尔为核心的西藏民间文艺更是灿烂多姿的。既有述说先祖的神话,又有神奇动人的传说;既有记实民族英雄的史诗,又有诙谐幽默的阿古登巴,既有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又有既舞且歌的民间藏戏。总之,西藏民间文艺不仅为西藏人们提供抒怀发愤的园地,并且繁荣和丰富了西藏乃至世界文学的殿堂,同时,也为西藏这块沃野之地招徕外来旅游者提供了条件。

二 西藏民俗旅游的功能特质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仅次于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第三大产业,旅游业收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旅游业同样基于这个准则。那么西藏的民俗旅游又如何带来经济效益呢?具有哪些功能呢?

“旅游业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的经济性的文化事业”。②

作为西藏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而且对西藏文化的建设又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魁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有巨大优势。

西藏旅游事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高原特殊的风光和民风民俗,使旅游事业蒸蒸日上。游客来西藏或是游览寺庙,或是欣赏西藏人情风光。

2.西藏开展民俗旅游还能获得十分重要的信息。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交通极为不便,很多信息不易及时获得,而大力开展民俗旅游就能克服这一缺点。

西藏民俗旅游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这些旅游者的到来,既可以开拓当地人的视野,又为旅游者了解当地民情民风,提供了机会。在客观上就为西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所包含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它促进了西藏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3.西藏的民俗旅游,有利于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民俗旅游,实质上是一种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由于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因而这种交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西藏发展民俗旅游,可以有效地冲击亘古难变的长期固步自封的思想,经常地接受新观念和外来文化的良性影响,形成西藏进步和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为了更有效地招来游客,恢复和维护文物古迹是必要的,对那些具有西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文艺等等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的发掘,整理和提炼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对西藏的民族文化,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西藏在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然而开发西藏民俗旅游局,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播就更为广远,影响也就更大,从而促进国际藏学向更广更深的方面发展。

三 如何发挥西藏民俗旅游的优势

西藏旅游事业起步很晚,对开展西藏的民俗旅游还存在很多欠缺,或者没有意识到民俗旅游这个门类。因此,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西藏民俗旅游的优势,关键要突出西藏民族的风格和西藏民族特色。

第一,积极采集整理藏族的风情习俗,文化艺术,历史宗教,人物典故,把广大藏区民间蕴藏的丰富、纯真质朴的文化搜集起来,分门别类,配以插图将它印刷出版,通过发掘,提炼,把地方性强,具有典型性,脍炙人口的内容概括出来,大力宣传。

第二,鼓励以藏族为主的西藏各民族群众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对那些直观上可以反映出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活内容和生活习惯进行巩固、扬弃。在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并自觉向先进文化靠拢汇集之时,尽量保留那些对社会文化进步毫无阻碍作用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对一些特殊的文化形态,如服式手饰,工艺美术建筑造形等都应通过非行政手段的社会力量积极有选择地推行。这样既可以保持西藏高原浓烈的民族气氛,又可以保留优秀的西藏民族文化。

第三,旅游资源和旅游点的建设,要使人工和自然的氛围表里如一,相益得彰。

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要求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点的选定方面,不要去照搬其它地区的方法,而是要把西藏民族的古典艺术精华和民族风格科学地融汇到人工建筑和科学布局上去。旅游硬体的建设要寓现代化于民族化、乡土化之中。脱离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就会失去它的真正价值。比如西藏米林县的穷林卓嘎塔巴新村的建筑、房子一排排,十分整齐。但没有牛棚,没有猪圈,没有院落,不宜于独立的家庭居住,且房子用木结构,容易发生火灾。房子高大不保暖,那里是一个潮湿阴冷的山沟,需要烤火。于是寒冷季节,大部分的居民在新房前面搭座简易住房,睡在火塘边。这个连本民族都不感兴趣的居屋,谈得上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吗?

第四,多为旅游者安排能体察,观看西藏民族的活动项目。如积极组织旅游者参加雪顿节,望果节,萨嘎达瓦节,观赏草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抱石头,鼓励旅游者去划牛皮船等等活动。这样使旅游者能体味到我区民族的浓烈生活气息,并且从中得到乐趣。

第五,适应旅游者的购物需要,积极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带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金银首饰,提袋服装,地毯围裙和印有西藏风景名胜,具有纪念意义的手帕、提包、衣服和宗教用品,象唐卡、壁画、佛像、转经筒、酥油花,喇嘛帽、鞋等等。这些民族用品和民族工艺品备受外来旅游者的青睐。

西藏民俗旅游业,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在开发利用西藏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又促进了西藏民俗事业的发展。因此,西藏的旅游事业与民俗文化事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西藏民俗文化可以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西藏旅游业的繁荣,也推动了西藏民俗文化的研究,发掘和宏扬。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看